總書記的回信讓我淚目
這一天三峽人將銘記。
2018年4月24日,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,指出“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”,并給予“一個標志、三個典范”的高度評價。
當天,在三峽集團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(以下簡稱“植物所”)185平臺科研示范區,習近平總書記還為一棵剛剛移栽的楠木培土澆水,并與植物所黃桂云同志親切握手,稱贊說“你們做的工作非常有意義”。
▲三峽壩區185平臺珍稀植物示范園內的楠木郁郁蔥蔥(資料圖片)
2023年7月,黃桂云同志滿懷激動地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,匯報這五年來三峽集團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,致力于生態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。
日理萬機的總書記很快回信,勉勵植物所團隊再接再厲,繼續做好長江流域珍稀植物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。
看到總書記的回信,我頓時熱淚盈眶……
難忘的溪洛渡植物調查
我自幼生活在陜南的大山中。小時候喜歡爬到山頂看一看滿山的映山紅,聞一聞淡淡的花香,呼吸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氣息。渴了,就喝口漢江水;累了,就躺在平坦的石頭上,看藍天上的白云朵朵。
這種“天人合一”的感覺讓我陶醉。少年的我暗下決心,要一輩子守護這片綠色的夢。
高中畢業后,我如愿進入華中農業大學學習。2018年7月,有幸入職三峽集團,成為一名長江生態環保“衛士”,與眾多前輩一道,扛起了守護長江生態環境的責任。
在植物所,我結識了一群從事植物保護的專家學者。他們扎實的專業能力、嚴謹的工作態度深深感染了我。我暗下決心,要做一個有思想的種子,用熱血和激情澆灌,在三峽扎根、開花、結實。
2019年8月,我們一行3人,到溪洛渡庫區進行特有珍稀植物資源調查。為盡快摸清庫區植物家底,每天朝六晚十,饅頭就咸菜,日夜兼程。
有一天,我們經過無人區去尋找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筇竹時,突然天降大雨,道路泥濘,徒步5個多小時才抵達雙河林場。唯一的護林員張大爺已年近花甲,他告訴我們,這邊常年處于無人狀態,且常有熊、野豬等野獸出沒。我問:“張大爺,您一個人看守林場多久了?”他輕描淡寫道:“30年了,這里的一草一木就像我的家人一樣,我離不開它們。”
這就是植物保護者的心聲。他們傾情守望,與大山為伍,與植物為伴,守護綠水青山。
▲在溪洛渡庫區開展植物調查
為全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,植物所科研人員先后10多次前往溪洛渡庫區。足跡所至,涉及云南省的雷波、巧家、永善,四川省金陽、布拖、寧南6個縣市,探訪了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森林公園。收集整理該區域歷史植物標本采集數據,全面掌握該區域的歷史植物分布,對比實地采集信息,從而確定庫區植物名錄。
近年來,植物所加大生態環保工作力度,對560種陸生植物實行有效保護,對1390余種珍稀植物實行遷地保護,完成了25萬余株珍稀植物苗木繁育,已建成全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研究保育基地。
我與疏花水柏枝
伴隨三峽庫區四季豐枯的水位變化,沿江兩岸形成了垂直高差近30米的消落帶,這是需要我們攻克的世界級難題。
植物保護的最終目的是讓物種回歸自然,實現自然繁殖。
為了讓三峽庫區消落帶復綠,通過觀察研究,我們制定了分層治理方案。為實現植物既耐淹又抗旱,我們對多種喬木、灌木和草本植物進行了混合試驗,并最終鎖定疏花水柏枝為深水區修復植被。
疏花水柏枝是三峽庫區特有瀕危植物,生長于海拔135米以下的江邊砂石地。夏季汛期,它進行奇特的休眠,仿若死去;秋冬季節待洪水退去,它又能滿血復活、無拘無束地生長。
疏花水柏枝適宜于長江流域灘涂邊坡栽植,是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植物資源。但是,三峽庫區消落帶的消落周期正好與它的生長習性相反。為了馴化誘導疏花水柏枝,我牽頭對它開展了抗逆性試驗。
2021年初春,天氣還有些寒冷。連續16天時間,我和同事每隔6小時要對疏花水柏枝進行一次水淹實驗。半夜三更,脫下外套,卷起褲腳跳到水中操作。不一會手和腳就凍得發麻,但每次必須堅持2小時才能完成數據記錄。
▲凌晨12點,我和同事開展疏花水柏枝抗逆試驗
經過不懈地努力,疏花水柏枝抗逆性試驗終于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初步篩選到調控其抗逆性的相關重要基因,為培育抗逆品種奠定基礎。
如今三峽庫區消落帶正在逐漸被疏花水柏枝染綠。站立江畔,遠遠望去,自豪感油然而生……
植物所培育的珍稀植物苗木,先后應用于三峽、向家壩、溪洛渡、白鶴灘、烏東德等水電站的庫壩區,六安蘇大堰、重慶廣陽島、岳陽等生態修復治理區域。針對棄渣場、消落帶、高陡邊坡等困難立地生態現狀,我們利用珍稀植物進行生態修復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
我們將繼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,開拓創新,銳意進取,為長江大保護貢獻“三峽智慧”“三峽方案”,奮力譜寫三峽集團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
編輯:李雷 秦陽 降瑞嬌
發布日期:2023年10月11日